煌煌文脉通京都
——读程世霞《运河水在流》(代序)
文/马金星
“妙笔生花首都缘,北京让我著万年。”以后无论我在哪里霞举飞升竹木香,将会带部霞思云想的经典之作。不管是八百年,还是一万年,我会如饥似渴地翻开,进入她满纸故园的悠悠之情。“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乡中人。”读一本好书,冥冥中就是天意,好比心灵与心灵“多收了三五斗”的墨香对话,常读常新,耐人寻味。也正如此,因该作者风生水起,云蒸霞蔚,先我动笔写出了“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浓郁之乡愁和“停车坐爱枫林晚”的籍贯之温情,让希望和力量扑面而来。我忽然想起唐人高适在《崔司录宅燕大理李卿》的诗句:“豁达常推海内贤,殷勤但酌尊中酒。”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程世霞女士,巾帼不让须眉,她天命之年的光景了才追寻着骖风驷霞的缪斯女神“昼出耘田夜绩麻”。但她捉笔展纸起飞的过程又有点儿“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简直就是没有通常的“地面”滑跑、离地、爬升和巡航的过程就一飞冲天,万米高空了,散文和姓名立马就腾红了“半边天”。绘出唐人王勃《滕王阁序》的那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
前排 马金星、莫言、李桂英、汪玉华
笑琰书法题写
门前“运河”?手捧此本【《运河水在流》(散文随笔集)(世界联合出版社出版)】文稿,“史书”描写得京杭大运河与众不同,不得不惊羡河里河外,别开生面,如见洞天的可圈可点。想必这也会是“江北水城,运河古都”聊城,文学界的上乘之作。上善若水,运河之源。品读再三,爱不释手;每每观览,由己及人,由人及己,皆赏心悦目。我着眼看到了书中的她,心灵里的慰藉精神饱满和生活里的方向生命鲜活。君不见,我手持《护照》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请各国军政机关对持照人予以通行的便利和必要的协助”时,放马在异国他乡“马人王金,红日生星”的日子里,作为本文集品读闻书香的首席读者,我是不是应该“负责”写起“序”来预言:这部灵魂被举起来的文集可能会赢得运河作家呼之欲出的荣光和雄鸡鸣唱的尊严。
周家望书法题写
没有品读前,真的是想不出眼前翻阅的《运河水在流》是写什么的。“大运河是一部流淌的史书。如果说她涤荡着岁月的沧桑,码头就是镌刻的印记;如果说她阐释着跌宕的过往,码头便是那长卷的章节;如果说她演绎着生命的烟火,码头则承载着智慧与顽强……”(《运河码头的涛声》)文字开篇便让我感触到了作者笔下力量的浑厚与饱满,与运河共频的况味。读罢全本,我相由心生,境随心转。探赜索隐,钩深致远的人性光辉一次次血脉偾张,激荡起心潮澎湃,人杰地灵擎天柱的高唱国歌。书啊,原来是包含这个,物华天宝大地根的衡情度理。我记起了曹雪芹先生赞扬女士有才华的国旗诗句:“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作者的文字率先垂范,写得挥斥方遒,气势磅礴,让人读后深受启迪,写出了我千里迢迢东昌府西北乡故园上“吹尽狂沙始到金”的感觉。
“运河物语”。作者把《运河码头的涛声》《水韵文脉——张亮眼的城市名片》《沐雨临风“光岳楼”》《傍河而立的“山陕会馆”》《风霜掠过“海源阁”》《沉淀进运河里的乡愁》列为首章,让读者领略到她至真至深的家国情怀,良苦独到的蕙质兰心。大运河累月经年的古迹、文物、轶事繁若星辰,作者沧海拾珠,为生长之地捧出煜煜增辉的“有声画”篇:“站在东关大街闸口桥头,放眼翠柳摇曳、浮影涟漪的古运河,游龙般的河水带着人们的追忆,进入流年的深处——”(《水韵文脉——一张亮眼的城市名片》)逐字逐句品读下来。可见为文,此时、此地、此物、此景都可以采用心灵独白式的书写,文字有山重又有水复,提纲挈领,师法自然,语言因势赋行红了樱桃,因形着彩绿了芭蕉。“自尔家寰海,今茲返帝乡”,“水波斑斓”才下眉头,“河流向海”却上心头。开关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心有灵犀一点通”。这之巧,非同寻常的序人出书,本乎此,不愧为清照故里的一名扫眉才女。
想起当年18岁的我在山东省重点、省规范化学校——聊城第三中学读世界名著,看诺贝尔奖经典的时候,爱写“中华民族的腾飞”方面的国文。某一天读到一篇《没有钮扣的红衬衫》,感佩于作者铁凝对安然、安静等人物刻画的入木、细腻,令中学生的我为看一场由此改编的电影《红衣少女》,宁愿节省菜金连续三天啃窝头喝白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写作的梦想也许就在那时被白浪滔天所激发。铁凝的名字就这样轰隆隆的如雷贯耳,天高悬日月,地厚载山河。是她震古铄今的“金宇星天迷电影,望帝著作托巾帼”。让年少的我埋藏于心,丹霄碧海,潜龙腾渊,鳞爪飞扬,打着涛尖。借此机会我得口吐莲花道一声:感恩引领风骚的巾帼书豪,京华文采一支笔!不久自己的“处女作”《小小不言》在“中华语文第一报”——《语文报》发表,并被《中学生作文选刊》杂志转载。之后陆续两篇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杂志发表,让我这位普通中学生“一举成名”。大概这就是:“天开云又散,月儿缺又圆。”“京中谁寄锦书来?”这使泰山之雄的我有幸在京结识了著名诗人贺敬之、汪国真、王蒙、季羡林等文化名人为师为友,受益受教。好像鸿运当头,那个年代就宿命般的拥有了俗世艳羡的“红旗车、茅台酒……”回顾或前瞻,言志或载道“对号入座”了宋代皇帝赵恒《劝学诗》中所言:“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吉人自有天相,善人自有天助。借此“诸神退位”的纸质版面,敬告读者——谢天谢地谢铁凝,“‘凝’作舟楫‘星’行船”啊!为家乡“聊城的骄傲”曌斋扬名。有梦想谁都了不起,特别是凤凰涅槃、秀外慧中的该书作者程世霞女士。
“甲辰龙盘中国梦,诗酒年华曜复兴。”我忝列门墙,在中国文坛腾蛟起凤的重镇,何不拿出一席纸面上的序跋骏业,飞星传文激动得直想“武夷之秀”?因为,渺渺天球,茫茫宇宙;悬挂天幕,永不熄灯的八大行星,都会在东躲西藏、蓝宝石般的穹天上,给《运河水在流》宇宙档次的璀璨。种牡丹者得花,种蒺藜者得刺。我不会忘记,马氏家族的祖训:“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霞光为序,程势而上,著书立说正当时。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里面说:“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么,而是你记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铭记的。”一笔前序后跋,至少书里有你赏读。如何为运河作家的烛影摇红,精湛独到之处锦上添花,更加全面地自由挥洒、准确地评论纵横言说,餐霞饮瀣,始终定盘星那般的光鲜亮丽,冼星海式的萦绕在脑海里,妙笔神文,挥之不去的光景。我该在“茗茶茅酒当歌年”不同角度入手,悉心雕琢和田玉那样画龙点睛,写篇存心有天知的能飞天、修合无人见的会钻地、“鼎新耀世,映日荷花”式的评论,载入当代作家云生霞的“晴雨表”——序,或者龙摆尾的“风向标”——跋。概言之,正如索尔仁尼琴的名言:“一句真话能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尊重作者的付出和成果,直言真鉴,文外给力,灵吉菩萨“定风珠”对作者正本清源,乐于奉献“五饼二鱼”。
“寄情岁月”。每个写作者都有自己的文学故乡,鲁迅的“鲁镇”,莫言的“高密东北乡”,作者的文学故乡就在“鲁西古运河畔”,文中之述备矣。培根铸魂的《运河水在流》,流淌的是时光韵律,流动的是文化血脉。作者守望运河成长,“悲喜融进河流,根脉植入堤岸”“蔓生出萋萋青草般的运河桑梓情怀”,凝聚成这部文学佳作。用散文随笔的方式把牢了运河故事,定准了运河文化,筑好了运河文脉传承的“压舱石”。她将文学的根基深植在“凤凰栖息”的家乡肥沃土壤,定会叶茂花红,助力聊城运河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彩。
顺着文字的脉络一路高歌猛进,我先睹为快看下来,被《父亲和他的“瘦竹斋”》一文牵动心魂。文贵有情,情是散文的生命。呜呼!音容宛在,抚今追昔,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感极而悲者矣。天地之间有杆秤。作者对父亲有比血缘更浓烈的深懂。运河“瘦竹斋”的神魂重归故土。为杜绝遗珠弃璧之憾,顿感每一座山不让尘、水不辞盈的著作都值得珍视和传承。量身定做三个字吧“万世名”。《圣经》上说:“我在暗中告诉你们的,你们要在明处说出来;你们耳中所听的,要在房上宣扬出来。”行走在名著上的城市,《水浒传》《金瓶梅》《聊斋志异》《老残游记》等历史名篇均摇曳着两河交汇之地聊城的身影,她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令该书作者对家乡运河痴情的爱以及对文化灯火通明的坚守,因城市文脉的嬗递而岁月缱绻,葳蕤生香。正是:“丹凤朝阳文红妆/京杭流淌府中央/日月星辰光岳楼/上乘首著观霞光”。
作者站在祖辈、父辈的肩头,追思运河过往,还原着史书中那些没有记载的流动的史话,家族故事、两岸人文,钩沉一个时代的缩影,生发出对远方的怀想。《高大黑》《爷爷的柳木棺》《鲁西一点红》《师者如歌》《笔砚天成写春秋》《征程映初心》等篇目,有前辈跋涉的沧桑,有岁月运转的风采,皆舒卷自如,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近几年来我曾读过她几篇文学精神饱满的作品,也曾被她境界的高远或者说是激情的洋溢唤醒“阿星笔尖最中华”的序跋自信。有几多笔落惊诗成泣的感触,却未曾“大珠小珠”地见诸名垂史誉满乡的报端。俗话说得好:“是骡子是马,拉出遛遛。”“骅骝骐骥,騄弭纤离;嘶风逐电精神壮,踏雾登云气力长。”作者该书置于卷首,我会开天辟地纳入自己人间清醒的序跋之列,成为功遂身退书海里重量13500斤的“定海神针”。也好学杜甫“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东昌府的大运河,是康熙帝、乾隆爷多次南巡圣驾隆御之地,作者的文笔能把运河码头的兴衰史写透?“帝都笔尖鼎千古,拭目缘待此楼中。”说句心里话,我这个人读书有点儿“挑肥拣瘦讲价钱”,平日里,一字一句写作在汇天地之气的千灵山,也不放弃自己笔尖的著作。因为我不在乎别人怎么说。我从来没有放下眼前有景、崔颢题诗的“我”,对自己独步一时、对作品精益求精的执着追求。我的心随着笔杆子在动,我几乎是天天认真地馨香每一个汉字。“攀鳞有遗皓,沐德汴称觞。”君不闻,我曾经,今兹捧袂,喜托龙门的楼上楼下,左邻右舍的都是《中国作家》《人民文学》《作家文摘》等等的文学大刊,著名作家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可谓名家手笔的等身著作我都“读之不尽,看之不竭”。读他(她)们炉火纯青的作品都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的大手笔。
“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阿们!我曾经在中国作家协会主管《小说选刊》杂志社事业发展部副主任的岗位上“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根本腾不出寸金难买寸光阴的宝贵时间,再“唧唧复唧唧”地阅读“外来户”,今人的神马回忆日记、旅游文字,比如“两个和尚来打架,头发抓成母鸡窝”的劳什子。在近四十年报刊记者、总编、社长的日子里,我虽然“铜壶煮三江”接待过寻常百姓“垒起七星灶”的各地作家,但是对他(她)们分享于我的“阳春白雪,下里巴人”,优劣甄别有了甲乙丙丁的评判标准,一片冰心,故而才形成了戊己庚辛“春风不度”的懒惰心理。海内外“竹帛烟销”的所谓赠书,有的甚至都没空拆封,就在“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了。
笔者的字里行间渗透了酸甜苦辣的人生况味,真切、朴素,扣着家乡的脉搏,浸在运河的水中。“乡愁是剪不断的人生脐带,是走到天涯海角都摆脱不了的精神羁绊。”“乡愁,是想住早已湮灭的矮屋,是想见却已失散的亲人,是想回永远回不去的家……”《沉淀进运河里的乡愁》文字。《追寻年味》中写到:“我们一群孩子最期盼的就是过年啦,那种殷切的心情就如同饥饿的乞丐等盼一锅出笼的热包子。”《我的春联情结》中:“今年,我们可以和同学们一样,昂首挺胸地拿着学费钱交给老师,再也不觉得自己比同学们矮半头,心里的欢快就像小狗叼着了骨头。”当作者“追着河流的脚步,绕过数不清的山峦,来到北部湾浪柔沙细、天海相连的北海银滩。”(《银滩遐思》)始终心怀桑梓:“行走中的脚步,回旋着大运河的叮咛;盈泪的眼窝,蕴含着大运河的露珠;凝望大海奔涌的浪涛,会下意识去寻找运河水汇入的一波……”(《故乡与远方》)。正如我曾与《散文》杂志主编、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著名作家石英先生交流的共识:“散文就是客观地将表达对象反映出来等等的。”该作者尽己之力用文字把滥觞运河,霞光万道,瑞气千条射出来。已是“不迎合、不虚伪、不造作、不欺世、不昧心的‘五不’境界了。”《运河水在流》,我对该书“流出去”,“案牍之劳形”用“别树一帜”评价是不是恰如其分啊?
“不将俗物碍天真,北斗已南能几人?”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国门内外,千真万确,散文高手民间有!“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不管是籍贯因素,还是爱屋及乌的缘故。唐人朱放在五言绝句《题朱林寺》里评价:“岁月人间促,烟霞此地多。”形散而神不散。是对该书绝妙的艺术空间概括。“散文是心灵的港湾,是激情的喷薄,是诗化的艺术,是音乐的旋律。”她著作的每个文字,甚至每句实话,我都是认真检阅的。也就是说:运河作家程世霞,以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姿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精神,对人生、对社会、对自然;真善美、假丑恶的社会现象,进行了独具慧眼、游刃有余的剖析,思考+质疑+探究+歌唱=情真意切。由此“精气神”,才悟道出门前《运河水在流》的韵律。
“成名每在穷苦日,败事多因得志时。”此藉感慨系之,手中日月明空曌,“金星”笔值地球村。斋下了以上一路向阳待花期的文字。宋人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诗中有画(话),蕴含哲理告诉说:“一座庐山就有了六个(人)的观察方位。”那么,评论《运河水在流》亦属“沾衣欲湿杏花雨”的仁者见仁,“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智者见智罢了。并非先声夺人,完美无缺,最好的。文无绝对,何况是新手上路,存在一些文章难免的白璧微瑕。我相信,作为一名文学跋涉者,在攀登的途中,欲成为一名海怀霞想的作家而论,今后如能拿出“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木兰精神,让著作里的羹藜含糗站出来说话。删繁就简,安度日常地能著到“更上一层光岳楼”那就更好了。她让“马家金有文曲星”的我,惊喜地耳闻目睹,本无价的清风明月,皆有情的远山近水,已经准备为该书的不同凡响而鼓掌。说白了,为别人的成功“鼓掌”的人,其实也在为自己的生命加油!毕淑敏曾说:“不相信命运,我只相信我的手。我不相信手掌的纹路,但我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 善哉斯言!该是各位看官都懂得赢天下人鼓掌的方式。我想为早观日出晚看霞的作者鼓掌,因为她踏上圐圙囶圀的文学道路,不但是“朔气传金柝”纵有千古,而且是“寒光照铁衣”横有八荒。北斗导航定文位,程世霞这“晚”开的红梅争艳群芳,霞染天光。作为《人民艺术家网》执行主编,那我就在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白水浮佳气,黄星聚太常”辐射和影响全国的中国文化中心——首都北京迎花开!吃着甘蔗上楼梯,此乐何极!祝愿霞明玉映的“那个人”。
“京杭淼淼淼浩茫,运河水水水在流。”仰首长嘶,阿星“序”赋于其上,属予跋文以记之。至此,《运河水在流》也该使伏案的前“因”后“果”,曦“曌”生香,中华文脉有运河。真个是:古运河流文运昌/光岳映照霞飞扬/出水芙蓉一丹凤/笔下星辉日月光。“才下笔头,却上报头”跋为序!
2024年12月16日写于北京
简介:马金星,男,笔名阿星,知名文学评论家、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聊城人。现居北京。1986年开始,陆续在《人民日报》《北京晚报》《散文选刊》等杂志报刊登载,《小说选刊》杂志、人民网、中国作家网等媒体和网站转载。现为《小说选刊》杂志社事业发展部副主任。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影视艺术学会副秘书长、人民艺术家网执行主编。《作家报》社副总编辑。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副院长、《科学导报·现代教育》今日文教副主编。《中国文房四宝》杂志编委。美国《天下华人》杂志总社北京分社社长兼编辑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华语诗歌春节晚会艺术执行总监。有作品被《中学生作文选刊》转载。诗词被评选为“庆中国共产党诞辰一百周年世界华人书画大典组委会”银奖。诗词被2025第十一届中国诗歌春晚组委会评为“2024年度十佳诗词家”。
(责任编辑: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