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课中的德育渗透

  来源:今日文教周刊山东高密市夏庄镇伏家庄小学 孙志存2025-01-24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蔡元培先生曾说:“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

蔡元培先生曾说:“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灵魂,它关乎学生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而美术教育,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为德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生动的载体。通过美术课中的德育渗透,可以引导学生在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美术教育的理念应该是“寓德育于美术教育教学之中”,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使美术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引导学生分辨是非,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应该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觉得,必须抓住美术教学的育人功能。

一、利用美术“陶冶情操”的功能渗透德育

美术之所以美,关键是美术把动态与静态的美、情感的美通过艺术化的线条、色彩、空间表现出来,使人从生理和心理上受到影响。学校美术教育是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享受、讲解一切美的东西,让学生进一步去体会理解美术的内涵。如,通过欣赏《民间面塑》、《偶戏》、《母亲》等作品,让学生了解祖国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艺术传统,树立民族自豪感,激发出爱国主义热情和顽强的斗志、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达到潜移默化进行德育的目的。

二、利用美术“开发智力”的功能渗透德育

美术能开发学生尚未发展完善的大脑,使左右脑平衡发展,这对开发学生的智力有着特殊的作用。在美术课中,美术作品讲解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创造才能。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审美经验、生活经历以及思维习惯来思来诠释作品,从而巧妙地把道德渗透到学生的思想和心灵中。

三、利用美术“促进身心健康”的功能渗透德育

美术是一种精神体操,优美的线条、绚丽的色彩、多维的空间来表达情意,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净化学生的情感世界、陶冶思想情操,最终教育目的是以美辅德。同时,对于活泼好动的人,可以让学生欣赏美丽的画面、描绘静止的物体,以克服其浮躁的特点,在“促进身心健康”的同时,又对学生性格的形成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因此,在课堂中美术教育与德育的深度融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实习编辑:王曦

浅谈美术课中的德育渗透

 

相关阅读: 美术 德育 渗透

    [责任编辑: 315xwsy_susan]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