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明·散文《画里天华白果寨》

  来源:中国晨报宋海明2023-04-21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白果树,开白花,白果树下好人家,生的男孩会做事,生的女孩会绣花……”穿过山川河流,爬过几十道坡岭,顺着溪流弯道,来到小时哼唱的童谣之地一一太湖县天华镇大山村白果寨。
“白果树,开白花,白果树下好人家,生的男孩会做事,生的女孩会绣花……”穿过山川河流,爬过几十道坡岭,顺着溪流弯道,来到小时哼唱的童谣之地一一太湖县天华镇大山村白果寨。白果寨因白果树而得村名,白果寨朱姓族谱记载:朱姓迁移至此,四周白果树木成林,一颗白果公树独立山岗,朱姓始祖迁一公,明末自江西鄱阳迁此,依树建房,繁衍后代。至今四百余年。

宋海明·散文《画里天华白果寨》

走进白果寨,映入眼帘白果树王,四百余年至今枝繁叶茂,树干四人合围,四周竹木众星捧月。一枝独秀,似天线般叠立村寨中。眼观白果寨四周风光,寨靠千米山峰,东边山坡岭长,西边山低峰短,寨南梯田似台阶,四野竹木相连,一条溪河高山流水,旧时进入山寨是沿河小路,而今通往古寨,虽山岭路弯,但水泥路面车通行。

宋海明·散文《画里天华白果寨》

古寨守护者朱治言介绍,朱氏始祖迁一公,明末为避战乱,远从江西鄱阳迁移太湖县,爬山越岭选址落户,因见此地白果树多,且山高傍水,欲落户此地,初时寄居寨后千米芙蓉山洞,靠所学武术,刀矛弓箭对付野兽,捕猎生存。后采伐木竹,挖土烧窑制砖,开石铺基盖房,开荒种植疏菜粮食,养殖猪鸡牛羊。娶妻生子后,人丁兴旺,扩建房舍,为防盗匪,发动族人习武,挖石筑墙围宅。村庄似山寨布局,设门岗日夜防哨,故取庄户名为白果寨。
旧时兵荒马乱,百姓遭殃,朱姓迁移至此,虽隐居大山中,远离战火。但盗匪横行,朱姓族人勤于劳做,精于经商理财,利用山沟溪流,向山外贩卖苗竹木材,积得财富,惹得盗匪眼红,族人相传,清初某年,有驻扎邻县强盗陈某勾结土匪朱某,欲率众喽啰攻抢白果寨,提前派出喽啰侦探,被朱姓族长识破,为防敌众我寡,发动全村老幼,将粮财家畜藏于千米芙蓉山洞,陈、朱盗匪率众攻寨,发现人去楼空,搜无粮财,不甘空手而归,便搜山找寻,在离芙蓉山洞数百米处,族长手持弓箭喝住,众匪欲强行围攻,族长放箭先射领头朱姓匪首左耳,朱姓匪首不敢近前,陈姓强盗头目带人冲锋,又被族长箭伤右耳,狗急跳墙众匪欲借树杆石头分散围剿,族长一声令下,白果寨男女青壮数十弓箭齐发,杀得匪众死伤数人,气急败坏逃下山去,为报复出口怨气,火烧白果寨。杀退匪众后,族长统领袖人重建家园,加固寨墙,加大防护力量,加强族人习武。后陈、朱盗匪见白果寨防护严密,自知不敌,只好做罢。
白果寨历经风雨四百余年,人丁兴旺,据村中老者介绍,白果寨后因地少人多,一支朱姓族人搬迁河南省蓝田县,一支搬迁陕西省安康市,留下一支在白果寨及周边发展,前些年,朱氏修谱,两支搬迁外省朱姓族人认祖归宗,派代表来白果寨祭祖,共话血脉情谊。白果寨至今四百余年,古今人才辈出,历史上从这里走出不少文人墨客,保家卫国行武义士。曾出过武举人,文进士。近代从古寨走出了教授、央企高官、各行各业精英及清华等高校众多大学生。

白果寨人最大的心愿,就是修复保护好祖辈留下的四百年古寨遗迹,让它在文化旅游、乡村振兴中发扬光大。

(责任编辑:土火)


宋海明·散文《画里天华白果寨》

 
[责任编辑: 315xwsy_susan]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