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凤英:“乐为父老乡亲演一辈子戏”

  来源:315记者摄影家施福明 蔚楠2020-05-31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小凤英, 学名:于敏, 安徽凤阳人, 从小就师从黄梅戏大师严凤英,属国家二级演员。近年来,一部她主演黄梅戏电影《岗上花开》获得52届美国休斯顿国际电影节金奖。也参加

    小凤英,  学名:于敏,  安徽凤阳人,   从小就师从黄梅戏大师严凤英,属国家二级演员。近年来,一部她主演黄梅戏电影《岗上花开》获得52届美国休斯顿国际电影节金奖。也参加了电影《设局》演出,全国许多票友都听过她唱的戏。她的表演被认为“唱念做打,招招真功夫;手眼身法步,式式传情韵”,“豁上三天不挣工,也要看看小凤英”是家乡父老乡亲对她的评价。现任亚洲戏剧协会秘书长的她,第一次登台演出《天仙配》中饰演七仙女,便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后又在央视《牛郎织女》戏曲汇演中饰演织女,小凤英在国内众多参赛选手中一举夺冠。她应邀参加严凤英诞辰90周年纪念活动,她演出的严凤英身前唱段《 天仙配  》片段,受到了 在场众多观众的热烈欢迎。大家认为:她的一言以行,一举一动,包括唱腔动作,和严凤英大师一模一样,传承严派了艺术精髓。  

微信图片_20200531162200.jpg

微信图片_20200531162154.jpg

  

                黄梅戏艺术,是她一生不变的挚爱

  小凤英学艺之路异常坎坷,最痛苦的是小时候学黄梅戏还被妈妈打了一顿,那是家长封建思想严重,人们普通认为学戏唱戏是戏子和下九流,但再打的困难也没有堵止她学戏之路,她终于在无数个坎坷中励志成功了。小凤英从小拜合肥著名的黄梅戏艺术家严凤英为师,不久她又前往湖北省黄梅县和安庆一代,遍访了黄梅戏发源地拜师求学 。在多位师傅的精心指导下,小凤英  的文戏武功都有了很大进步,先后学会了《女驸马  》等十几出戏的唱法技巧连连获得大奖。2015年她在全国黄梅戏大赛中荣获微信最高人气奖。 她的黄梅戏新戏《苦妹子找妈妈》看哭了全国亿万观众。   在安徽电视台和河南电视台武汉电视台、安庆电视台及香港电视台登台打比赛演出,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也受到许多国内外媒体的热捧。2016年,香港地区戏曲汇演中,她在《香港联合周报》报道中评论:以出色的表演,引人入胜的唱腔在香港舞台一举夺冠,荣获演员一等奖,《香港文汇报》为此进行了专题报道,称她为“舞台新秀”,近年来,她还多次被央视艺术频道聘为特邀评委。

  黄梅戏作为安徽省的第一地方剧种艺术,需要经过系统而长期的学习训练。为此小凤英,善于专研学习,  一边演出,一边四处拜师求艺,先后拜严凤英老师后,严凤英老师的家人和票友,她也常不适时机地请教。一位老票友观看了小凤英演出的《天仙配》后,高兴地说:“想不到在严凤英大师去世许多年后,还能看到“严派”传人这样精彩的演出,真是出乎意料。小凤英这个旦角虽然年轻,但她的表演被称为“唱念做打、招招真功夫,手眼身法步、式式传情韵”。北京一次演出接受后,她受到文化部和中国戏剧家协会的亲切接见。


微信图片_20200531162204.jpg

微信图片_20200531162209.jpg

        为传承黄梅戏艺术,沿着“严凤英”大师的足迹是她一生无悔的选择


小凤英常对票友们说:人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把最好的黄梅戏艺术奉献给人民群众是我的天职。能够为众多票友百姓演戏,让父老乡亲精神娱乐满足高兴,我感到万常荣幸和无尚荣光。

  如今,身为亚洲戏曲协会的秘书长,除完成日常协会的繁忙事务外,全国各地邀请她做公益演出和公益讲座,她总是乐此不疲,她凭借黄梅戏的独特唱腔,唱红了安徽、湖北及鲁南、苏北、东海之滨,当剧团

多次开出优越的条件聘请她去,都被她婉言谢绝了。

  为了便于和全国众多票友们交流探讨,如今,小凤英老师以定居省城合肥,但她的心却始终在舞台上,因为她离不开观众,离不众多票友和父老乡亲。她经常说:“黄梅戏之乡接纳了我,成就了我,只要他们还想听我的戏,我就要为他们演出。”这几年,安徽省的文化活动搞得红红火火,黄梅戏日渐繁荣起来,大家称赞说:“我们的严凤英大师总算又回来了!”


作者

施福明:乡土作家、高产编剧,中国剧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作协会员,自1985年以来创作文学作品480多万字。他潜心研究国学,长篇小说《乡雨》、《乡村》和《乡情》三部曲等多部著作发表,其中48万字长篇小说《少年朱元璋》在美国芝加哥《神州时报》全文连载。影视剧本被拍出有九部电视剧风靡影坛,其中电视剧“知青岁月”和“快乐乡村”获国际电影节大奖!其中一部作品《有多少爱就有多少泪》被拍成微电影《傻娘》,内容感人,在网上点击量颇高!电影《丑脸》入围国际电影季。50集电视剧《槐乡情仇》和电视剧《天留坊》正在紧张拍摄中。


蔚楠:中国剧作家协会常务会长、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武术协会会员。

 
    [责任编辑: 315xwsy_susan]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